园林技术专业

在数字化教学转型中发挥智慧教室的先进功能

发布时间:2024-05-15 阅读量:469 来源:北京市园林学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园林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结合园林特高专业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学校教室的智慧化改造,旨在通过智慧教室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质量园林技术、技能人才。

  一、建设内容

  2021-2022年度,为满足园林技术教育现代化要求,学校建设智慧教室。该教室建设主要设施设备及系统有:

  1.智慧教室终端系统:智慧教室终端系统采纳了先进的一体化嵌入式架构设计,实现了应用功能的无缝集成。该系统的壁挂式安装消除了传统机柜和讲桌的需求,所有操作均通过主机的触控屏幕轻松完成。同时融合了屏幕投屏广播、实物展台、小组讨论以及分屏调取等多元化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学活动的效率和互动性。自动录课功能的加入,不仅能够全程捕捉教学过程,还能形成高质量的视频课件,供我校师生随时回顾学习。此外,通过移动设备端的教学内容创作和云端教学资源的实时同步的多样化选择,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的积累,为我校教育智能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2.多屏互动与定制桌椅:智慧教室的屏幕互动系统采用了固定主屏与移动分屏的融合设计,配备先进的教学交互系统,实现了多屏同步与分屏互动的高效能力,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而专门定制的桌椅,以其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不仅满足了集中式或小组式教学的多样化需求,更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质的物理支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这些智慧教室细节的精心设计,体现了我校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不懈追求。

  3.移动终端与分组教学协作系统:移动终端与分组教学协作系统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小组互动评价的创新功能,还促进了学生间的深度协作与沟通。课堂讨论的自动化记录,包括过程图片、截屏、草稿等多媒体课件的生成,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维度,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这些都是智慧教育环境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支持工具。这样的系统设计,展现了教育技术在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教学方法上的巨大潜力。

  4.智能蓝牙扩声系统:该系统融合了高清话筒扩声技术、红外指示教鞭以及智能翻页笔等多项功能,与专业的导播系统协同工作,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清晰传递和精准记录。这些技术的集成不仅确保了声音的高清晰度和教学互动的流畅性,而且显著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我校现代教育环境设置了新的标准。

  5.教学环境优化配置:智慧教室的环境配置通过引入自动化电动窗帘、模块化内容展示墙以及精确课堂计时器等先进功能,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的基础设施。这些智能化元素不仅提升了教学空间的适应性和多功能性,而且有效提高了教学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更加舒适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二、智慧教室应用效果

  2023年,参加北京市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小微湿地生态修复》教学课例,已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环境、软硬件设施和系统进行了数智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1.专业环境模拟与实践操作:智慧教室的多屏互动和移动终端操作功能,为小微湿地生态湿地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实践平台,教师能够快速、简便利用数智化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充分结合,提供一个互动且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使用小微湿地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景观设计和生态管理的模拟操作,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锻炼了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弥补园林造景类课程因环境、气候等因素无法按教学安排实现实际操作的痛点。

  2.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与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智慧教室的全自动跟踪系统收集了学生在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学习内容的的反馈和表现;教师也可以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从而确保教学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使得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理解和需求。这种个性化学习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驱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

  3.教学资源多元化与共享:多功能直录播平台可记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每个关键讨论点、实践操作技术点和教师讲解重难点,形成了一个数智化教学资源库。资源的多元化和共享性不仅扩大了学习的边界,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利用该资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跨班级、跨专业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教学互动的即时反馈与调整:分组教学系统能让教师即时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作业和设计方案,并实时给出反馈。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时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5.教学评价:多样化系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全面和客观的依据。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教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态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录制的课程视频,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全方位教学优化,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