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京华园林工程师学院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聚力校企深度融合
北京市园林学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聚焦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北京绿京华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绿京华园林工程师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破解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的“两张皮”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一.强化企业主体 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
(一)创新“园林国手13417”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以行业企业调研为依据,创新“园林国手13417”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园林国手技术技能竞赛为平台,将园林园艺知识技能系统性地整合起来。利用国手平台共同培训学生和企业员工,将“学生、人员”培养成“人才”,解决学生和企业员工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二)探索“企校双师制、工学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绿京华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园林工程施工、病虫害、草坪等技术专家进校园、进工地,采取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方式共同培养学生。以培养培训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在企业主要通过企业导师带徒方式,在学校主要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深化书证融通,加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绿京华园林工程师学院积极推动1+X书证融通工作,构建书证融通的协同育人模式,主持编制《园林绿化工》、《草坪园艺师》两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牵头制定“花卉组合盆栽”、“草坪建植与管护”、“园林景观设计”等7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社会急需产业和技术人才紧缺领域中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共建4个实训基地、打造10个产教融合育人教室和实训室、开发16门书证融通课程,在教学环境、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全方位融入X证书,实现课程与教学对X证书的全面支撑。
三.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赋能员工成长
建立校企师资互融通道,积极为企业员工搭建培训学习、交流平台,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人才梯队建设,增强企业人才竞争力。校企合作开发定制企业员工培训包5个;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10082人天;通过组织技能竞赛,为职工搭建学技术、练本领的舞台;共同承担7项横向课题项目,提升企业员工科研创新能力。企业员工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北京市水利行业优质工程奖1项,门头沟区第五届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科学技术金奖1项,1人在首届全国园林绿化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优秀裁判员称号,1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四.打造“产学研”平台 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依托位于企业的园林生产与应用实训基地和学校内生物技术、现代化温室等实训基地,打造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建立研发创新团队,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产、教、学、研。
(一)校企联合攻关,实现多元综合育人功能
以企业生产研发项目“玉簪新品种组培苗生产”为载体,按照企业生产标准,构建全职场培养链路径,建立“真项目真研发”的实践平台,实行企业研发生产与学校教学双线运行,带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教学教改、企业发展等整体事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基地的多元综合育人功能。
(二)聚焦社会需求 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
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完成5项课题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0篇,完成2项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为企业增收节支61万元,提升绿化美化生态效益。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推广应用专利,项目实现经济效益1193.03万元。研发玉簪特定品种组培快繁技术,为企业生产地被耐荫新品种上万株,为首都绿化美化提供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