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京华园林工程师学院

打造园林产教共同体,服务生态文明大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5 阅读量:177 来源:北京市园林学校

  一、共育共享创新服务,打造园林产教融合共同体

  (一)人才培育

  针对园林行业企业和毕业生开展调研,校企共同分析园林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园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重构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创新“校企双主体、能力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园林国手13417”人才培训模式、“企校双师制、工学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模式、“一核双轴三对接”课程思政模式。

  联合主持和参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北京市教学资源库建设。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开发新型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园林生态景观营造专业群项目资源案例库。校企合作开发云科普信息化资源平台,打造虚拟仿真软件、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参加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制。

  在“企校双师制、工学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模式引领下,开设绿京华园林工程师学院试验班,创新“双导师、模块化”教学组织改革,与企业开展双师教学。深化“三有课堂”和数字化教学改革,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针对专业核心课开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改革。

  将立德树人理念和企业文化渗透到育人环境中,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各班级教室和工程师学院试验班教室打造“绿色生态、专注专业、修德强技”产教融合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制订绿京华园林工程师学院质量监督机制和校企协同育人质量监控体系,以及一系列项目建设管理、基地和平台管理制度,全面管理、监督、评价和反馈工程师学院建设情况。

  与绿京华共同开发庭园景观营造、现代花艺制作等绿化工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校企双元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由绿京华牵头,联合园林学校等全国生态园林行业单位共同成立全国生态园林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北京同类院校和单位共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旨在培养生态园林园艺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推动全国园林园艺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资源共享

  校企共同制定知识技术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共享、实训基地共享制度。

  校企合作开展课题和专利研究,完成成果转化,解决园林生产难题,促进行业发展。双方互派专技开展技术互通交流。建立共享人才资源库,打造由特聘专家--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能上课堂,能进工地”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北京市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打造全新的自动纸钵生产流水线、自动播种机流水线、智能温室和智慧教室,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借助彼此智能设施设备开展教学、培训、比赛、科研及科普宣传和文化体验活动等。校企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功能,既服务专业又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培训、比赛、科普、科研与生产共享,同时,服务社会和行业,实现共享双赢。

  (三)技术创新

  打造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园林国手技术技能平台。在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开展玉簪新品种组培苗生产、科研课题、培训和科普活动,将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于园林生产一线,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技术研发创新、科教融汇。利用园林国手技术技能平台开展园林施工教学、北京市教学能力比赛、园艺赛项培训和比赛、企业员工培训。

  (四)社会服务

  为园林行业企业员工、中小学和社区提供培训和职业体验。为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和第四届金剪子大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形象展示工程项目、国庆天安门广场花篮制作等首都重大任务提供服务。参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研制。制订北京市农林类中职技术技能比赛标准和赛项方案及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自主评价考核标准。承办北京市职业院校农林类技术技能比赛。全方位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首都生态文明大发展。

  二、修德强技树木树人,产教学研特色突出

  (一)人才培育“校企共育”创新优

  秉承“立德树人 修德强技”的育人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引领,以“三教”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学徒制和课程思政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融入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企业环境文化育人制度,引导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大师进课堂,职业元素进教学,共筑校企协同育人新高地。

  (二)课程体系“岗课融合”显特色

  对接岗位需求,强化素质培养,构建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产教学一体化”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将育人环境与生产环境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教学评价与职业标准融合,围绕课程建设、思政培养、文化建设及数字化建设四个方面实施突破。

  (三)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拓途径

  基于“共建、共管、共育、共研、共享、共融,协同育人”的理念,在知识技术、人力资源、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效。校企共建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园林国手技术技能平台,共建4个实训基地,突显“教学职场化、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特色。

  (四)技术创新“突破瓶颈”展宏图

  打造园林生产研发创新中心,建立研发团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助力企业解决生产难题;面向企业、教师和学生搭建技术技能学习、实践、研发、服务、创新平台;联合开展课题和专利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同时,成果反哺教学,真正实现产、教、学、研、训一体化。

  (五)社会服务“互惠共赢”出实效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校企凝聚合力,创意开展线上线下园林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及中小学职业体验和园林文化体验活动,为行业储备后备力量;参加多项首都重大活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持;参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行业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E:\史佳卿留\2021年3-7月科普\园林科普进社区,党员志愿展风采(猫狗盆栽)\364A1162.JPG

  三、服务园林职教和首都生态发展,园林产教共同体育人成效显著

  (一)赋能职教内涵建设,引领全国中职园林高水平发展

  建设期内,同时承担北京市职业院校园林技术特色高水平专业和李海波花艺工作室建设,引领首都园林职教改革发展。

  参研3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参加2个国家级、主持1个北京市专业资源库建设,主编5本国家规划教材。引领全国中职生态园林园艺类教学改革。

  教师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能力比赛10个奖项,2人参研国家专业教学标准,21名教师获全国林草局、北京市职教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称号,8人次担任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和赛项专家。引领全国中职生态园林园艺类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

  学生在国家级技术技能比赛中获得10个奖项、在北京市职业院校技术技能比赛中获得19个奖项,为全国中职园林职教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二)聚力优秀人才培养,推动首都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服务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和第四届金剪子大赛、国庆天安门大花篮制作等多项首都重大任务,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行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10082人天,为社区和中小学生提供职业体验4147人次,为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助力首都现代农林业发展。

  参研2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校企合作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项、开展科研课题项目5项、建立研发创新中心和技术技能平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首都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建设。

  园林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的高度认可.2023年2名优秀毕业生分别被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录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密云2